周二前瞻时间 区域 指标 前值 预测值09:45
中国 3月财新服务业PMI 51.5 52.112:
30 澳大利亚 4月现金
利率(%) 0.1 0.116:30
欧元区 4月Sentix投资者信心指数 5 6.717:
00 欧元区 2月失业率(%) 8.1 8.122:00
美国 2月JOLTs职位空缺(万) 691.7 690凌晨
04:30 美国 截至
4月2日当周API原油
库存
变动(万桶) 391 凌晨04:30 美国 截至4月2日当周API汽油库存变动(万桶) -601.2 凌晨04:30 美国 截至4月2日当周API精炼油库存变动(万桶) 259.5 12:30澳洲联储公布利率决议 凌晨00:00EIA公布月度短期能源展望
报告
经济表现可能并不支撑央行
收紧狭义
流动性 去年支撑经济的三板斧,
出口、地产、基建。
首先出口层面,高基数叠加大宗价格抬升,我们认为后续出口大概率将承压
回落,虽然下行速度未必会特别快,但随着海外发达经济体自身生产的
恢复,我国出口逐步
走弱的概率仍不低。
其次是地产,虽然一季度地产支撑仍较强,但按照我们之前分析,随着政策严控,地产滞后回落是迟早的事。
最后基建层面,无论是专项债发行速度偏慢还是政策出台等,一定程度上其实都反映了基建后续支撑动力的不足,甚至可能面临压降的约束。
去年经济在疫情冲击后,回升的特征是
消费慢,生产快,而工业生产加快主要是出口需求旺盛、基建和地产投资回升的拉动。
但今年来看,情况有所相反。
随着疫情受控以及疫苗接种推进,服务业的消费开始明显发力,餐饮、旅游、电影、商务会议等服务业消费大体上回到疫情前甚至超过疫情前。
但服务业消费回升的同时,中国和美国的耐用品消费(家具、家电)开始放缓,对应到制造业的需求开始回落。
毕竟民众一旦恢复正常生活,必然是先恢复服务业,但居家时间减少会导致对家里使用的各种耐用品需求下降。
中国的出口增速有开始回落的迹象。
而缺芯片也使得不少中下游制造业行业的生产开始放缓,比如家电、电子产品和汽车等产业。
因此,今年的经济格局来看,可能跟去年相反,出现消费改善,但生产回落的现象。
随着二季度
信贷额度收紧以及地产调控趋严,如果地产和基建投资也开始回落,那么工业生产动能也会继续下行,PMI走弱,并带动PPI的环比回落。
最新4月PMI数据显示生产、需求同步走弱,也印证了我们的一些判断。
历史上来看,PMI与债券收益率基本同步,如果PMI走弱,
货币政策难以明显收紧,甚至可能放松,债券利率可能是下行而不是上升。
从政策逻辑上看,如果央行在5-6月份都没有收紧狭义流动性的动作话,三季度经济表现可能不会再给央行收紧的机会。
因为一旦地产受控、基建压降,那么下半年来看,支撑经济动能的重任只能落在消费层面。
但考虑到消费对经济支撑毕竟有限,综合下来经济动能可能会延续回落,央行自然也就没有收紧的必要,反而会考虑是不是需要重新放松货币政策进行逆周期调节。
5月可能成为决定债市胜负手的关键期 综合我们上述分析来看,其实对
市场来讲,当前谨慎的债市情绪可能会在5月迎来最终的决胜负,暨央行到底会不会收紧狭义流动性。
如果央行5月没有进一步收紧的动作,那么后面再收紧的概率就比较低了,债市的局面也会变得更加清晰:央行在通胀风险抬升阶段都没有收紧狭义流动性,那么下半年一旦经济走弱、通胀回落,那么央行就更没有必要去收紧货币政策了。
最新政治局会议提及,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其实进一步降低了货币政策收紧的可能性。
市场当前对下半年经济走弱的
预期其实也比较一致,更多的分歧还是在于接下来的一两个月。
一旦央行没有出现“紧一下”的操作,那么债市可能会迎来空头的一波回补,利率可能会加速下行。
今年10Y国债利率
中枢水平可能在3%,突破回落至3%之下也是有可能的。
按照央行政策思路,引导市场利率围绕MLF利率波动,2019年10Y国债利率中枢水平大概在3.2%,而当时1YMLF利率则在3.3%、1Y国股存单利率则在3.1%-3.2%附近。
历史上来看,除非资金面特别紧张或者特别宽松的情况下,10Y国债利率与1Y国股行超AAA存单利率基本持平。
如果按照与2019年对应关系来推论,在央行后续不会收紧狭义流动性的前提下,1Y国股存单大概率围绕2.8%-3.1%附近波动,相比于2019年下行20bp左右,那么按照这种锚定效应,因为MLF利率低于2019年,同业存单利率中枢也应该低于2019年,那么10年期国债的中枢也应该是比2019年低的。
所以,如果今年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那么10年期国债利率就会跟随1年期存单利率的中枢下降而下降,10年期国债中枢水平可能降至3.0%,即部分时间段利率可能是低于3.0%的。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G10货币研究主管ValentinMarinov表示,耶伦之前
发表了明显偏鹰派的
言论,尽管后来作出澄清,但市场难免会出现大的躁动,“这些言论凸显了美国财政和金融官员正在进行的大辩论,及是否有必要开始讨论缩减现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经济学人智库发表报告称,预期美国总统
拜登提出总规模达4万亿美元的基础建设和就业的刺激计划,最终只有约一半即
2万亿美元能获得通过。
拜登庞大规模的刺激方案令人关注会否导致通胀飙升或公共债务不能持续增长。
报告认为,美国的通胀风险料较2007-
08年环球金融海啸后的为大,但通胀失控风险依然较小。
劳工市场复苏可能缓慢,2021年平均工资料将较去年下跌。
报告预期今年美国通胀率处于约2%的稳定水平。
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王丹则表示:“美联储正在用临时手段给市场一个边际收紧的信号,以平复市场
持续上升的通胀恐惧。
”“实际
通胀压力在持续上升。
”王丹
指出。
在财政政策直接推动下,
美国经济近期
呈现出明显“过热”的情况。
无论是物价指数、经理人采购指数、生产价格指数,近月往往突破预期,呈现出高增长态势。
“然而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其实还没有完全恢复。
”王丹指出
实体经济恢复和物价上涨之间的矛盾性。
“就业市场是美国财政部最关心的经济指标之一,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显然,通胀的恐慌阻碍了实体经济恢复。